黃茶特征
黃茶的制作與綠茶有相似之處,不同點是多一道悶堆工序。這個悶堆過程,是黃茶制法的主要特點,也是它同綠茶的基本區別。綠茶是不發酵的(推薦閱讀::做奶茶需要什么材料,學習茶知 識請訪問:茶文化,:www.displaypath.com),而黃茶是屬于發酵茶類。黃茶有芽茶與葉茶之分,對新梢芽葉有不同要求:除黃大茶要求有1芽4、5葉新梢外,其余的黃茶都有對芽葉要求“細嫩、新鮮、勻齊、純凈”的共同點。
黃茶中的名茶有:君山銀針、蒙頂黃芽、北港毛尖、鹿苑毛尖、霍山黃芽、溈江白毛尖、溫州黃湯、皖西黃大茶、廣東大葉青、海馬宮茶等。黃茶,按其鮮葉的嫩度和芽葉大小,分為黃芽茶、黃小茶和黃大茶三類。
黃茶的產地主要在哪里黃茶是我國特有的茶類,主要產自湖南省、安徽省、四川省,君山銀針、蒙頂黃芽、霍山黃芽是具有代表性的黃茶。黃茶產量較小,根據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發布的《2013年全國黃茶產銷形勢分析報告》顯示,2012年,我國黃茶總產量約為6080噸,相關的介紹如下!
黃茶的產地介紹
1、君山銀針
君山銀針是黃茶中的名茶,它的特點是茶的形狀緊實,芽身是金黃的,色澤明亮,味道甘爽,有清香。
2、海馬宮茶
海馬宮茶是產于貴州省,該茶的茸毛顯露,味道甘甜,是在谷雨前后才開采的,該茶含有較多的茶多酚,維生素和氨基酸等物質,可以防癌,殺菌等效果。
3、北港毛尖
北港毛尖屬于黃茶,是產于湖南省的岳陽市,它的芽壯,毫尖顯露,屬于金黃色,味道甘醇,它有生津解渴,消食,提神等功效。
4、霍山黃芽茶
霍山黃芽茶的產地是安徽省的霍山縣,該茶葉的外形條直,葉底明亮嫩黃,味道甘醇,茶湯清澈明亮,可以降脂肪,增強免疫力等作用。
黃茶是怎么形成的
人們從炒青綠茶中發現,由于殺青揉捻后干燥不足或不及時,葉色即變黃,于是產生了新的品類——黃茶。
黃茶的制作工藝
黃茶屬發酵茶類,黃茶的制作與綠茶有相似之處,不同點是多一道悶堆工序,這個悶堆過程是黃茶制法的主要特點,也是它同綠茶的基本區別。
綠茶是不發酵的,而黃茶是屬于發酵茶類,這道工序有的稱之為“悶黃”,“悶堆”,或稱之為“初包”,“復包”,“渥堆”。
黃茶的分類
1、黃芽茶
黃芽茶是挑選采集細嫩的一芽或一芽伴葉制作加工而成的。其精品茶有:君山銀針、安徽霍山黃牙等;
2、黃小茶
黃小茶挑選嫩鮮葉的標準以:一芽伴兩葉或伴三葉,進行加工;其傷葉、紫色葉、魚葉等都不要。其精品茶有:湖南岳陽,湖南寧鄉,湖北遠安,安徽,浙江等地。
3、黃大茶
黃大茶的鮮葉挑選為,一芽伴兩葉、伴三葉或伴四葉、五葉進行制作;其精品有安徽霍山,湖北英山,廣東肇慶、韶關、湛江等;
由于黃茶的特殊工藝——“燜堆渥黃”很難掌握度,當地又缺乏資料記錄傳統工藝,所以,當年恢復的霍山黃芽,也不能保證工藝完全傳承歷史。這也就導致了現在市場上的很多黃茶,并沒有很明顯的“黃湯黃葉”特征。如今很多黃茶的主產區,主產的茶葉卻不是黃茶,所以這就造成了黃茶產區廣,但是產量極低的尷尬局面。
關于黃茶的采摘的介紹
眾所周知,黃茶的殺青、揉捻、干燥等工序均與綠茶制法相似,其最重要的工序在于悶黃,這是形成黃茶特點的關鍵,主要做法是將殺青和揉捻后的茶葉用紙包好,或堆積后以濕布蓋之,時間以幾十分鐘或幾個小時不等,促使茶坯在水熱作用下進行非酶性的自動氧化,形成黃色,那黃茶的采摘時間是什么時候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黃茶的采摘時間
黃茶的新茶上市時間為4月前后,依其品質分為特一級、特二級、一級和二級。外形挺直微展,色澤黃綠披毫,香氣清香持久,湯色黃綠明亮,滋味濃厚鮮醇回甘,葉底微黃明亮。
黃茶的采摘標準
分為黃小茶和黃大茶,兩類茶葉采摘標準不同。黃小茶也就是通常說的霍山黃芽主要采摘標準為:一芽一葉、一芽兩葉、一芽三葉。黃大茶采摘標準較為寬松,一般是一芽四五葉,茶葉外觀比較大。
黃茶的制作工藝
1、殺青
將葉子放進火候控制在120—130度的鍋里翻炒,要讓茶芽均勻受熱,將茶芽撈起后再將茶芽往鍋壁下滑,整個過程的動作要輕快靈活,不要讓芽頭出現脫毫和彎曲等現象,這整個過程大概4分鐘就可以了。
2、攤晾
殺青后,將茶葉放進一個籮筐里晾開,在晾的過程中可以輕微的搖揚幾次,讓茶葉里的熱氣散發出來,再將一些細末雜片清理掉,放在籮筐里攤晾幾分鐘就可以了。
3、初烘、攤晾
將晾好的茶葉放在炭火上烘,烘的溫度大概在50到60度左右就可以了,幾分鐘就翻炒一遍,烘至5到6成干就可以了,用時大概為20—30分鐘,烘好后再將茶葉攤晾在籮筐里幾分鐘,這個過程要特別注意烘干的程度。
4、初包
將烘干的茶葉用牛皮紙包好,放在鐵質或木質箱里,大概40到48小時后就可以取出來了,這個過程叫做初包,而且每包的量也要控制在1.5千克左右,如果太多,發生的化學變化會比較劇烈,太少就很難達到初包變色的效果。
5、復烘和攤晾
再次將茶葉放在炭火上烘,這樣做可以再次將茶葉內的水分減少,這次烘的溫度大概在50度左右就可以了,烘至8成干,用時大概為1小時,如果在初包過程中變色不足,那只要烘至7成干就可以了,烘完后依然要攤晾一會。
6、復包
和初包的方法一樣,復包一次,這次用時大概掌控在20小時就可以了,出來要達到芽色金黃,香氣濃郁的效果。
7、足干
復包后將茶葉再烘一次,這次是將茶葉烘至足干,烘的溫度控制在40—50度。
8、分級
烘好后,將芽頭按肥瘦、曲直和色澤等分為不同的等級。
什么時候喝黃茶好
黃茶最適合夏季和秋季喝了,因為黃茶需要經過悶的過程才能制作出來。在制作過程中黃茶中會有大量的消化酶物質,對脾胃非常有益處。食欲不振,肥胖或消化不良的朋友可以多喝黃茶來緩解。
并且,黃茶干茶茶葉中保留著百分之八十五的純天然物質,這些物質能殺菌消炎,抗癌防癌,而這種物質是其他茶種類所沒有的。所以在夏天時可以多喝黃茶,能清熱解毒開胃增加食欲。而秋季喝黃茶,更有利于胃腸道消化系統的健康。
午后飯前可喝黃茶
想要喝黃茶的朋友們,不僅僅只可以在干燥的季節喝,我們也可以在午后的飯前或飯后來一杯黃茶哦。午飯前后來一杯黃茶,不僅能幫助午餐前的開胃,還有助于午餐后的消化以及脂肪分解。食欲不好的朋友,不妨嘗試著喝一些黃茶,或許能改善這個問題。
總結:黃茶的加工方法近似于綠茶,其制作過程為:鮮葉殺青揉捻,悶黃,干燥。的的地方阿道夫地方的地方地方地方地方阿迪輔導費地方地方地方的黃茶的殺青、揉捻、干燥等工序均與綠茶制法相似,其最重要的工序在于悶黃,這是形成黃茶特點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