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龍茶的這些常識,分享給大家
烏龍茶,亦稱青茶,創制于明清時期。由安溪茶農在綠茶制法的基礎上發展成烏龍茶制法,先傳入閩北、廣東潮州,后傳入臺灣。品嘗后齒頰留香,回味甘鮮,在日本有“美容茶”、“健美茶”之稱。
烏龍茶
很多人以為只有包含烏龍名字的才叫烏龍茶,而其實烏龍茶是一個類,而有些茶直接以烏龍命名,比如臺灣烏龍、矮腳烏龍、高山烏龍等,而很多人以為鐵觀音和巖茶不是烏龍茶,其實這些都屬于烏龍茶,這種關系很像黑茶,很多人以為普洱茶不是黑茶,只有安化黑茶才是黑茶。烏龍茶指的是采用半發酵工藝制作而成的茶。
烏龍茶下有很多小類,品種繁多。如:鐵觀音、水仙、毛蟹、武夷巖茶、凍頂烏龍、肉桂、奇蘭、羅漢沉香、鳳凰水仙、嶺頭單叢、色種,等等。
一、產地
按產地分有:
閩北烏龍茶(武夷巖茶、大紅袍,等);
閩南烏龍茶(鐵觀音、奇蘭,等);廣東烏龍茶(鳳凰單叢、鳳凰水仙,等);
臺灣烏龍茶(凍頂烏龍、文山包種,等)。
二、形態
按形態分有:條索形烏龍茶(文山包種、鳳凰單叢等);
半球形烏龍茶(鐵觀音、凍頂烏龍等);
束形烏龍茶(八角亭龍須茶);
團塊型烏龍茶(水仙餅茶)。
三、發酵程度
茶葉發酵程度對茶湯的香氣、口感都會有一定影響,茶友可以根據個人喜好選購品飲不同的烏龍茶。根據發酵程度的不同,烏龍茶通??煞譃檩p度發酵茶(約10%—25%)、中度發酵茶(約25%—50%)和重度發酵茶(約50%—70%)。不同的烏龍茶,其發酵程度是不一致的,輕發酵烏龍茶搖青程度較輕,搖青次數少;重發酵烏龍茶搖青程度較重,搖青次數較多。
1、輕度發酵烏龍茶
輕度發酵烏龍茶以文山包種茶、清香型鐵觀音【分類應該為:消青工藝鐵觀音】為代表。文山包種茶發酵程度在烏龍茶中為最輕,約8%—10%。焙火亦輕,比較起來更接近綠茶,在烏龍茶中別樹一幟。外觀似條索狀,色澤翠綠有油光,湯色蜜綠鮮艷帶黃金,香氣清香幽雅似花香,滋味甘醇、爽口,收斂性好,回甘性強。清香型鐵觀音屬于流行性的輕發酵烏龍茶,發酵程度15%—20%。“清湯綠水”就是清香型鐵觀音最具代表性。這就是目前市場比較多的稱清青工藝的鐵觀音。而如果是正炒的工藝,發酵程度達到25%-45%之間。另外還有一款是傳統“綠葉紅鑲邊”的烏龍茶,“清香型”烏龍茶具有明顯的“三綠”特點:即干茶綠、湯色綠、葉底綠。沖泡后香氣清香持久,茶湯明亮見底,入口生津,落喉甘滑,韻味強,嫩香回甘。